顱內動脈瘤多為發生在顱內動脈管壁上的異常膨出,是造成蛛網膜下腔出血的首位病因,在腦血管意外中,僅次于腦血栓和腦出血。我國約有4000萬顱內動脈瘤攜帶者,每100人當中就有7人有顱內動脈瘤,其中以40-60歲較為多見。很多專家認為顱內動脈瘤多因腦動脈管壁局部的先天性缺陷和腔內壓力增高引起的,好發于腦底大動脈上,常伴管壁結構的薄弱和缺損,高血壓、腦動脈硬化、血管炎與動脈瘤的發生密切相關。
顱內動脈瘤又被稱為藏在顱內的“不定時炸彈”。早期發現,及時治療是關鍵所在,雖然顱內動脈瘤通常情況下沒有明顯癥狀,但是一旦發生破裂,會造成腦出血,進而直接引起神經功能損傷,導致患者出現嗜睡、偏癱等癥狀,嚴重時會昏迷甚至死亡。顱內動脈瘤第一次破裂出血死亡率高達30-40%,其中有半數在發病后48小時內死亡,1/3可發生再次出血,發生再次出血者的死亡率高達70-80%,所以顱內動脈瘤一經發現,應立即讓專科醫生判定是否需要做干預治療,從而避免各種不良后果的發生,科學理性的認識和對待顱內動脈瘤,是預防和戰勝疾病的基礎。
如何早期發現顱內動脈瘤?
治療顱內動脈瘤有哪些方法?
造成顱內動脈瘤破裂的因素有哪些?
神經介入治療能治愈顱內動脈瘤嗎?
欲知答案,
敬請關注中國網《中國名醫》直播節目。
2024年1月17日(周三)15:00-16:00,中國網《中國名醫》直播節目將邀請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天壇醫院神經外科主任醫師,教授、博士生導師穆士卿作客直播間,和網友朋友們交流互動,回答關于顱內動脈瘤介入治療的相關問題。歡迎大家屆時觀看!
名醫簡介:
穆士卿 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天壇醫院神經外科主任醫師,教授、博士生導師。
兼任:北京醫學會神經介入學組委員,中國研究型醫院學會腦血管病學專委會委員,中國醫學救援協會生命支持技術分會常務理事,教育部論文評審專家,《中華腦科疾病與康復》雜志編委,京醫會理事等。
榮譽成果:師從我國著名的神經外科專家吳中學教授,專門從事神經系統血管性疾病的臨床診斷及介入治療,每年診治神經系統血管病約500例,積累了豐富的臨床經驗。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及局級科研課題各一項,參與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及北京市自然科學基金五項。依托國家及北京市自然科學基金等項目進行了腦動脈瘤的基礎研究及臨床研究,在后循環動脈瘤的診療及顱內動脈瘤的血流動力學研究方面取得了很好的成績,獲得北京市神經外科研究所2009年度、2013年度先進個人獎。近年來以第一作者或責任作者在國內外雜志上發表文章二十余,其中6篇被SCI收錄。獲得四項國家專利,完成國家級科研課題三項。
擅長治療:神經系統血管性疾病的臨床診斷及介入治療,包括復雜型顱內動脈瘤、腦血管畸形、頸動脈海綿竇痿、硬腦膜動靜脈痿、脊髓血管畸形、缺血性腦血管病、蛛網膜下腔出血及腦出血的治療。